-
錢鍾書日記《起居注》中的錢楊之戀
錢鍾書先生青年時期日記十七冊,題為《起居注》,“文革”時期落入無錫博物館,改革開放後落實政策,錢先生託人領走,據説已悉數銷燬,近來始知有尚存人間者。錢學專家範旭侖寓目的這一冊,正是錢楊熱戀時期的記錄,兒女情痴之狀,宛在目前。特予刊佈,以饗同好。 ——編者 (本文首發於2021年3月11日《南方週末》) -
呂德安:我希望寫出全天下最笨的詩
在他的詩裏,很少看到晦澀隱喻,大的家國題材也不多,幾乎都是圍繞日常生活。他寫在山上,找村民借了一把斧頭,叫對方從廚房的窗户爬進去取,沒想到他又原路從窗户爬了出來,“我就説你幹嘛不開門出來。”他也寫自己犯糊塗,有一回站在池塘裏撈石頭,旁人紛紛嘲笑:為什麼不等一場雨水把它沖走?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週刊 -
日本大地震十年隱喻
-
福島核泄漏十年 重返“活着的廢墟” | 封面人物
每次進入福島,我好像來到一個被按下了暫停鍵的世界。每次離開福島回到東京,又像是從另一個世界回來。情感上,我希望自己不用再回去面對那個“活着的廢墟”;而理智上,卻又知道自己肯定還會再去那。2021年,日本“3·11”大地震10週年,意味着福島發生核災至今也滿了10年。過去十年之中,我多次在福島禁區裏進行核輻射檢測和調查 -
專訪萬能青年旅店 時代症候裏的突圍 | 封面人物
從首專至今,萬能青年旅店的作品始終在回溯和吸收搖滾樂的根源,對嬗變紛雜的社會現實和時代症候給予迴應。新專在音樂上的兼收幷蓄,詞曲寫作上的美學實驗,分流了一撥聽眾,卻也呈現出樂隊在當下的藝術追求與心境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週刊 -
傅首爾 浪漫粘着泥,現實也是詩
“我是一個普通人,我覺得這個舞台需要普通人的聲音”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週刊 -
張律:和詩歌再怎麼親密,對電影沒有害處
“電影比起生活曖昧的程度不夠,我們的生活最曖昧。我從來不想弄成符號,或讓人意識到符號的創作。有些片子一定要有明晰的東西去抓住觀眾,就去掉生活裏很多的曖昧;我可能沒有那麼大的企圖,(吸引)幾億人啦那種,也沒那個能力,也就還是忠實於生活的感受”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週刊) -
吳孟達 人生哪分紅花綠葉 | 逝者
3月7日,吳孟達設靈儀式在紅磡世界殯儀館地下景行堂舉行。周星馳現身,送吳孟達最後一程。告別儀式及火化禮在今日(3月8日)舉行。家人發佈悼文透露,火化後,吳孟達的骨灰將被帶回馬來西亞 -
全國政協委員邰麗華:用手語“唱”國歌的她,建議提高殘障學生受教育質量
我國地域大,各地都有自己的手語“方言”,大致可以分為北方手語和南方手語,所以要開展國歌國家通用手語方案的研究,前提是必須掌握、收集全國各地的手語表達,最後才能確定哪個詞用什麼手語表達。 截至2019年末,當年在校殘障學生總數為79.46萬人,其中近40萬殘障兒童就讀於普通學校,並且隨班就讀的殘障學生人數逐年上升。然而現實中,殘障學生在普通學校獲得的教育質量仍不樂觀。 -
《上陽賦》 大女主的設定也可以是父權思維的產物
就在人們批評《上陽賦》、質疑章子怡高齡出演少女的時候,我們不難看到這部劇對現實的曲折反映:如果説當年流行起來的宮鬥劇是深宮中一羣女人為了男人的愛激烈競爭、你死我活,如今的很多大女主戲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翻版。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週刊